您的位置 首页 宅男福利

【大发娱乐】抗战到底打了几年:为什么1941年才正式对日宣战?

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,要求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“十四年抗战”概念,并根据情况修改相关教材内容。这算是给史学界争议多年的抗战年头下了一个定论,那么之前八年抗战的说法又从何而来?当时的国民政府又为何直到1941年才正式对日宣战?

大发扑克|dafapoker|大发在线德州扑克|大发德州扑克策略网站——大发游戏导航(dfyxdh.com)
博狗NBA,欧冠外围投注平台,博狗网上娱乐网址多少?澳门博狗网上赌场_唯一国际网址——(bogoupoker.com)

抗战到底打了几年:为什么1941年才正式对日宣战?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,要求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“十四年抗战”概念,并根据情况修改相关教材内容。这算是给史学界争议多年的抗战年头下了一个定论,那么之前八年抗战的说法又从何而来?当时的国民政府又为何直到1941年才正式对日宣战?

1931年9月18日:局部抗战的开始

教育部文件中将抗战的时间确定为“十四年抗战”是从1931年9月18日“九一八”事变算起,关于抗战的时间,史学界早就对“八年抗战”的说法有过质疑,认为“九一八事变”之后,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的全部以及热河、绥远、察哈尔和河北等省的部分地区,已经是事实上的战争行为,如果只强调“八年抗战”的话,那么从1931年9月到1937年7月近六年时间里的抗战,就是不说一笔抹杀也至少是被淡化了,这对抗战史来说,显然不够客观和尊重。

抗战到底打了几年:为什么1941年才正式对日宣战?

教育部有关全面落实“十四年抗战”的文件

确切来说,这六年的抗战被称为局部抗战,因为这一阶段的抗战主要局限在一两个省,就全国而言自然只能算是局部地区。但是这六年间的战争规模和激烈程度也并不算小,粗略统计就有1931年11月的江桥抗战、1932年1月的上海“一二八”淞沪抗战、1934年3月的长城抗战和1936年11月的绥远抗战,以及始终在东北坚持抗战的抗联。六年间中国军队至少付出了十万人的伤亡,日军也有三万人的伤亡。

其中,东北抗联是在“九一八事变”之后由部分原东北军、中共抗日游击队、农民暴动武装、义勇军等部队最初自发的抗日行为,逐渐发展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的抗日联军,到1937年7月“卢沟桥事变”时已经发展到11个军,总兵力达到3万人,牵制了日本在东北的40万关东军,尽管1941年以后与党中央失去联系,并在日军疯狂的“讨伐”下遭到了严重损失,最终只剩约1000人退入苏联,改编为抗联教导旅(也就是苏联红军第88旅),一面在苏联进行整训,一面不断组织小股部队返回东北进行侦察、袭扰,直到1945年8月苏军对日宣战后,作为苏军的先头部队重返东北。可以说抗联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整整坚持了十四年,根据抗联的统计,总共歼敌约18万人,就算是日军自己的统计,从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(不算苏军反攻的战绩),在东北总共阵亡也有4万人。

长城抗战更是在六年局部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,中国军队投入了包括东北军、西北军、中央军等部在内共约25万人,在长城沿线的义院口﹑冷口﹑喜峰口﹑古北口等地,与4万多日军展开激战,最后双方达成《塘沽停战协定》,划定冀东二十二县为非武装区,双方军队都不得进入,日军退回长城以北,中国形成了与伪满洲国事实上以长城为界,遏制了日军在占领东北和热河后进一步侵占华北的企图,此战中国军队伤亡高达4万人,日军自己公布的阵亡也有2600人,当然对这个伤亡数字一般都认为是经过缩水了的,估计日军的伤亡至少也在1万以上。无论从参战兵力还是伤亡情况,都不亚于一次大战役。

而绥远抗战,时任绥远省主席的傅作义指挥晋绥军第35军向得到日本支持的德王等蒙古分裂势力展开反击,一举歼灭日伪军5000人,收复百灵庙等几处失地,准确来说这是1931年抗战开始以来,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全面胜利。绥远抗战的胜利意义更为深远,不但大大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和决心,而且也是一个月后“西安事变”的诱发原因之一,对于1937年7月全面抗战的展开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。

由此可见,从1931年到1937年的六年局部抗战,是整个抗战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,将抗战历史明确从1931年9月开始算起,显然是符合历史事实的,也是近年来抗战历史研究的一大进步。

1937年7月7日:全面抗战开始

以前所说的“八年抗战”是从1937年7月7日的“卢沟桥事变”算起,确切说这八年是全面抗战,中国几乎动员了全国的所有资源和力量投入了抗战,而且作战的区域也不再只限于一两个省,战场范围从华北、华东到华中、华南,无论从任何一个方面看,完全就是一场全面战争。

1937年7月17日,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:“如果战端一开,那就是地无分南北,人无分老幼,无论何人,皆有守土抗战之责,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。我们只有牺牲到底,抗战到底,惟有牺牲的决心,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!”通常被看作是中国战争总动员的号令,特别是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后,不但是中央军,川军、桂军、东北军、西北军等各路地方杂牌军都陆续投入战场,参与到全民族的抗战中。

日本也在1938年陆续颁布了“战时三法”,也就是《临时资金调整法》、《关于进出口商品等临时措置的法律》和《国家总动员法》这三部法律,其中1938年3月24日通过的《国家总动员法》是日本战时立法的核心,通过这部法律将日本国内所有的科技、文教、新闻报道、工业、交通运输、金融贸易等都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,这就是清楚无疑的战争总动员。

在军队方面,1937年7月“卢沟桥事变”前,日本陆军总共只有17个常备师团,现役总兵力才不过区区25万人!正是因为与中国的战争规模越来越大,日本不得不开始全面扩军,到1941年陆军现役总兵力已经超过了150万,特别是1939年9月日军大本营发布大陆令第362号,下令组建“支那派遣军”,以便统一在中国战场的指挥和兵力调配,总司令部位于南京,下辖华北方面军、第十一军、第十三军、第二十一军和第三飞行集团,共计23个师团又17个旅团,总兵力约85万,无论是部队的编制还是总兵力,都已经大大超过了和平时期的常备兵力。

而且,中日两国还中断了外交关系,召回了各自大使,不再有任何官方的沟通和联系。因此,从这个意义上说,1937年7月开始中日两国可以说已经是实际意义上的全面战争状态,只不过少了正式宣战的程序而已。所以之前称之为“八年抗战”也不能说没有道理。

所以,把六年局部抗战和八年全面抗战合在一起并称为十四年抗战,是比较科学客观的描述。

1941年12月9日:法律上的正式宣战

我们还应该注意到,无论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,还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,都只是“事变”,而不是“战争”。因为无论是1931年9月,还是1937年7月,中国都没有对日本宣战,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,只有正式宣战才能称之为战争,否则战事的规模再大,损失再大,死伤再多,也只能称为“冲突”或者“事变”。所以,八年抗战也好,十四年抗战也好,都只是历史学的概念,不能算是真正法律意义上的战争概念。

对于中国来说,1937年7月以后已经开始全面动员,战争的规模也日益扩大,大片国土沦丧,甚至连当时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都被日军占领的情况下,依然没有对日宣战,也确实有些令人难以理解,这一点更是成为某些学者批评蒋介石不抗战的论据之一。蒋介石之所以迟迟不对日宣战,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认为中国和日本国力相差悬殊,单靠中国一国之力是很难打败日本的,所以采取的抗战总战略是“苦撑待变”,也就是坚持抗战直到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,最初蒋介石是希望苏联能够参战,后来则是寄希望于美国参战,最终借助国际局势的重大转变对中国在政治上、军事上、经济上的援助,帮助中国一起战胜日本。

出于这种总战略的考虑,所以才一直没有对日宣战,因为一旦正式宣战,根据当时相关的国际法,第三国就无法对中国提供援助,尤其是无法向中国出售军事装备,而这点对于军事工业薄弱的中国来说,是至关重要的。另外,如果国际局势始终没有出现有利于中国的重大变化,那么就只好和日本媾和,不宣战也是为媾和留了一条后路。

1941年12月8日,日本偷袭珍珠港,太平洋战争爆发,美国随即对日本宣战。蒋介石很清楚,只要实力强大的美国参战,那么日本的战败就注定无疑了,悬念无非是战争要打三年还是五年,因此12月9日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领衔签署文件,正式对日本宣战。从国际法的角度来说,只有从这天以后,中国和日本才是真正可以说是处于战争状态了。

而日本却直到1945年8月战败,都始终没有对中国宣战。这一方面是日本从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以来,都有着不宣而战的传统。另一方面在1937年7月全面抗战开始后,中日之间虽然已经是事实上的战争状态,但日本的高层曾经几次讨论是否要对中国宣战,最终认为日本是资源匮乏的国家,一旦宣战,受国际法的制约,在进口各种战略资源方面会受到很大限制,权衡之后觉得宣战是弊大于利,所以就没有对中国宣战。1938年1月日本发表声明,“不再以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为对手”,在1940年3月汪伪政府成立后,日本在政治上对重庆政府采取的是“无视”,所以就更不会宣战了。

但无论是局部抗战,全面抗战还是国际法理上的战争,抗日战争作为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上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,中国最终赢得了胜利。